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水稻矮缩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水稻矮缩病怎么治)

时间:2025-01-08 13:21:42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水稻矮缩病是很多农民朋友比较头疼问题,那么您知道水稻矮缩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关于水稻矮缩病的症状与防治。

一、水稻矮缩病的识别

【发生及危害】自大面积种植矮秆水稻品种以来,在长江以南大部分省份水稻矮缩病发生与危害逐渐加重。双季稻区晚稻发生较重。我乡部分村组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症状识别】此病又称普通矮缩病。病株矮缩僵硬,严重矮化,色深绿,分蘖增多。发病初期,在新叶叶脉上发生黄绿色或黄白色小点,小点沿叶脉形成虚线状条斑。水稻幼苗期受侵染的,分蘖少,移栽后多枯死。分蘖前发病的不能抽穗结实。后期发病的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多瘪谷,根系发育不良。稻株易感期为苗期至分蘖期。

病原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主耍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及大斑黑尾叶蝉传播。

二、水稻矮缩病的防治

【发病规律】水稻矮缩病病毒的初侵染源和传毒介体主耍是黑尾叶蝉,所以任何影响黑尾叶蝉越冬和生长繁殖的因素也都影响此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其中以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为重耍。

(l)气候条件上年晚稻发病重,带毒黑尾叶蝉多,冬季气候较为温暖干燥,利于带毒虫源越冬,若虫存活率高,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遇上春季至早秋温、湿度适宜,特别是雨水较少、湿度不大等,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2)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我国南方稻区曾由单季改为双季或由两熟改为三熟,甚至有的早、中、晚稻混栽,给黑尾叶蝉不断繁殖和虫口密度迅速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此病不断扩展蔓延以至流行。

在品种方面,由于高秆型改为矮秆型,若肥水管理不当,则水稻长势茂盛,叶色浓绿,植株柔嫩,容易诱集黑尾叶蝉的为害和传病,因而此病也往往发生严重。在种植杂优水稻的田块,由于播种期较早,施肥水平也高,叶色浓绿,所以黑尾叶蝉迁入量较多。而杂优稻的种植密度较稀,丛株数少,在秧田及大田初期的单株虫口密度较一般品种田大,感染此病的机会增多。

以上就是关于水稻矮缩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您了解了吗?

水稻矮缩病怎么办?水稻矮缩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水稻矮缩病的防治方法)

水稻破口期要谨防穗颈瘟危害(水稻破口期施什么化肥比较好)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