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玉米小斑病怎么办?玉米小斑病的防治要点(玉米小斑病症状描述)

时间:2025-01-20 10:07:05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大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极为广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其中小斑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玉米小斑病的防治要点,供大家参考使用。

一、症状表现玉米小斑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皆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苞叶和果穗也可受害。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叶片病斑形状因品种抗性不同,有三种类型:(1)不规则椭圆形病斑,或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近长方形,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这是***常见的一种感病病斑型。(2)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病斑较大,灰褐色或黄褐色,无明显、深色边缘,病斑上有时出现轮纹。也属感病病斑型。(3)黄褐色坏死小斑点,基本不扩大,周围有明显的黄绿色晕圈,此为抗性病斑。

二、传播流行条件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一般夏玉米2-3叶期即可出现病斑,5-6叶时病斑密集,叶片枯焦,而且病害的潜育期短,生长季节再侵染次数多,危害重,玉米收获后随病残体再行越冬。病菌发生的气候条件关键是温湿度。在具备了一定的菌源和感病品种基础上,病害发生程度决定于温湿度。对于小斑病,如7-8月份的温度较长一段时间内稳定在25℃以上,又遇多雨多露则发病重。另外玉米连作病重,靠近村庄病重,秸秆还田的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大,而且叶斑病发病范围广,发病期集中,所以一旦流行,采用局部小的措施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应侧重大范围的预防为主的措施。

1.摘除病叶。发病初期,当下部两叶片发病率在20%左右时,应立即去除病叶,摘除的病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隔7-10天再去除3-5片叶,对控制病害扩展有明显效果。但必须大面积进行,而且在短期内完成效果明显。摘除病叶后立即施肥浇水,促进生长,增强抗病力。

2.中耕划锄。降低土壤湿度,改善田间环境条件。

3.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500-3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1次,连防2-3次。

玉米封闭除草剂大汇总,用心整理、真心推荐!(玉米封闭药 药量超一倍可以吗)

玉米小斑病防治(玉米小斑病防治措施)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