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玉米灌浆期如何管理?玉米灌浆期管理方案!(玉米灌浆期是多少天)

时间:2025-01-22 11:14:21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在玉米的生长周期中,灌浆期是籽粒形成和产量确定的关键时期,特别是8月份,大部分玉米正处于这一重要阶段。因此,科学管理玉米灌浆期对于实现高产丰收至关重要。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8月份玉米田间管理的要点。

一、保护叶面与根系,精细水肥管理

玉米进入灌浆期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滞,转而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根系的养分吸收成为籽粒生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叶面避免早衰、促进根系健康生长是此阶段的首要任务。

叶面保护: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避免叶片受损。同时,通过合理密植、中耕除草等措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叶片负担,延长其功能期。

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是灌浆期管理的关键。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适时灌溉,避免干旱影响灌浆进程。但也要注意避免大水漫灌,以防根系受损和玉米贪青晚熟。

肥料补充: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适量追施氮肥和微量元素肥,以满足玉米灌浆期的营养需求。具体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前期施肥情况灵活调整。

二、加强田间管理,优化生长环境

隔行去雄:通过隔行或隔株去雄,提高异花授粉率,增加玉米产量。去雄时要掌握时机,避免过早或过晚影响授粉效果。

拔除空秆:及时拔除不长穗的空秆和多余的分蘖,减少养分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大穗大粒的形成。

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的情况,同时有利于土壤疏松和根系呼吸。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植株健康

灌浆期是玉米病虫害的高发期,必须加强防治工作。针对常见的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以及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病虫害,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用药有效。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制剂等生物防治手段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物理防治:采用人工捕捉、灯光诱杀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降低害虫基数。

四、适时收获,延长灌浆时间

适时收获是确保玉米高产丰收的关键环节。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且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此时收获产量更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在不影响下茬作物正常播种的前提下适当晚收,延长灌浆时间:

观察成熟度: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准确判断成熟度。可以通过取样烘干测定含水量和千粒重来确定理想收获期。

推迟收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推迟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收获可使千粒重提高2~3克,籽粒产量增加5~6公斤/亩。

综上所述,8月份玉米灌浆期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精细的水肥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及适时收获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籽粒迅速灌浆、充分灌浆,实现高产丰收的目标。

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玉米施肥技术及用量)

玉米灰斑病如何防治?玉米灰斑病的防治技术!(玉米灰斑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