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豇豆菌核病用什么方法治?豇豆菌核病防治技巧(豇豆主要病害图谱及防治)

时间:2025-02-20 08:59:25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豇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豇豆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其中菌核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豇豆菌核病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

豇豆菌核病棚室或露地均有发生,在进入开花结荚阶段,病株基部呈灰白色,致全株枯萎,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荚染病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有的长出黑色菌核。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豇豆田里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及种子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孢子放射时间长达月余,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进行再侵染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适,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以5-10℃***有利。菌丝在0-30℃能生长,20℃***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湿及冷凉的条件,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有足够的水份。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0%只存活5天;大田条件下,散落在豆叶上的子囊孢子存活12天。病菌的接种体及菌丝侵染豇豆时,要求植株表面保持自由水48-72小时,相对湿度低于100%,病菌即不能侵染。豇豆菌核病一般在开花后发生,病菌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营养后才能侵染健部,受害期较长。

【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子及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如种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残体,播前用10%盐水浸种,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2)轮作、深耕及土壤处理。有条件的可与水稻、禾本科作物轮作;收获后马上进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厘米以下;在子囊盘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闭棚升温,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3)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及病残株。从初花期开始,坚持进行数次。(4)覆盖地膜,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挡子囊盘出土,要求铺严。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可铺盖沙泥,阻隔病菌。

豇豆苗期该如何管理?豇豆苗期管理技术!(豇豆苗怎么育苗视频)

豇豆锈病巧防治(豇豆锈斑病怎么治)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