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如何防治小麦的赤霉病(小麦赤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4-12-16 14:53:07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小麦赤霉病对小麦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您知道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吗?又知道怎么防治吗?接下来小编就详细的为您介绍下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一、高峰期。小麦齐穗后20天内容易感病,以扬花期感病率。二、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病情发生迅速。开花灌浆阶段闷热、连续降雨、潮湿多雾的天气,发病重。三、栽培因素。迟熟、不耐肥的品种,发病重。田间病残体数量大,带菌量高的地块,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偏施氮肥,田间潮湿郁闭,发病重。四、越夏和越冬。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寄主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而越冬。四、侵入。春天,在病残体上形成子囊壳,条件适宜时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经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

48% 氰烯。戊唑醇 悬浮剂 (低毒)使用40-60毫升/亩 喷雾 (保护+)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1-2次,喷雾时要均匀周到。为新型复配杀菌剂,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产品在小麦上的期间隔为28天,每个作物周期的多使用次数为2次,2次施药间隔期为7天。

40% 戊唑·多菌灵悬浮剂(微毒)使用55-75克/亩 喷雾 (保护+)本品是由杀菌机理不同的多菌灵与戊唑醇混配,兼多菌灵与戊唑醇的杀菌特点,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好。间隔期:小麦28天,每季作物多施药2次。开花植物花期禁用。

25% 氰烯菌酯 悬浮剂 (低毒)使用100-200毫升/亩 喷雾 (保护+)氰烯菌酯为新型杀菌剂,对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及水稻恶苗病等病害有较好的防效。本品在小麦上的间隔期为28天,每个作物周期的多使用次数为2次。开花植物禁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小编总结的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种植小麦。

如何防治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用什么药防治)

如何防治小麦蚜虫(如何防治小麦蚜虫)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