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国玉米登记农药现状与评析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社会对其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玉米病虫害发生也逐步加重。我国玉米分为春玉米和夏玉米两种模式,生长期包括苗期、三叶期、拔节期、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和成熟期。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421.9万hm2,年产量28,884.2万t。
玉米病虫害有多种,其中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南方锈病)、玉米茎基腐病、弯胞霉叶斑病、褐斑病、穗腐病、纹枯病等,虫害有玉米螟、棉铃虫、黏虫、甜菜夜蛾、桃蛀螟、蚜虫、蓟马、蜗牛、蚂蚱、红蜘蛛等,草害有牛繁缕、猪殃殃、碎米芥、播娘蒿、雀舌草、通泉草、婆婆纳等阔叶杂草和看麦娘、牛毛草、早熟禾、棒头草等禾本科杂草。虽然种植抗(耐)病虫品种,采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及物理防治等方法对玉米病虫草害防治有一定效果,但当前化学农药防治仍然是控制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确保玉米稳产丰收及单产提升的有力保障。
本文对我国目前玉米登记农药情况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玉米重点病虫害以及对我国登记防控玉米病虫害的农药品种进行简要评析,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登记防控玉米病虫害农药品种更趋于合理,为有效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发挥积极作用。
1 玉米登记农药总体情况
1.1 登记农药种类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31日,登记玉米病虫草害的农药且在有效期内的产品共2,938个,其中包括单剂1,650个,混剂1,288个。
从产品登记农药类型来看,我国玉米用药登记产品以除草剂为主,杀虫剂次之。其中,杀虫剂产品登记数量为433个,占登记总数14.74%;杀菌剂产品登记数量为263个,占登记总数8.95%;除草剂产品登记数量为2,117个,占登记总数72.05%,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登记数量为76个,占登记总数2.59%,其他产品登记数量为49个,占登记总数1.67%(图1)。
图1 我国玉米农药登记类型及占比
1.2 登记农药剂型
我国现有农药登记剂型134种,在玉米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共涉及34种剂型。其中超过10个产品的剂型分别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乳油、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水剂、种子处理悬浮剂、颗粒剂、可溶液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水乳剂、可溶粉剂、微乳剂(图2)。
图2 我国玉米农药登记剂型
1.3 登记农药毒性
农药产品通常对人、畜、禽等非靶标生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毒性。根据我国现行的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农药可以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和微毒5类。在登记用于玉米的农药产品中,微毒产品有188个,低毒产品有2,680个,中等毒产品有70个,分别占总数的6.40%、91.22%和2.38%。总体以低毒产品为主,未发现高毒和剧毒产品(图3)。
图3 玉米登记农药毒性及占比
2 玉米登记主要虫害用药分析
在我国,玉米主要虫害包括玉米螟、草地贪夜蛾、二点委夜蛾及黏虫等,其主要登记用药情况如下(表1)。
表1 玉米主要虫害登记农药情况
2.1 玉米螟
我国登记用于防治玉米螟的农药产品共223个,其中登记在玉米上的农药产品共193个(表1),单剂177个,混剂16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22种,包括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4种(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有机磷类4种(毒死蜱、辛硫磷、乙酰甲胺磷、亚胺硫磷),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3种,新烟碱类、苯甲酰类、双酰胺类各1种。登记产品中有机磷类登记产品最多达到80个。
2.2 草地贪夜蛾
登记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农药产品43个,其中单剂36个,混剂7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13种,化学农药主要有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3种、双酰胺类、取代脲类、噁二嗪类、新烟碱类各1种,绝大多数登记有效成分为生物农药。
2.3 二点委夜蛾
在我国登记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农药产品较少,共12个,其中单剂8个,均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混剂4个,包含新烟碱类2种,拟除虫菊酯类、双酰胺类、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药剂各1种,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6种。
2.4 黏虫
我国用于防治玉米黏虫的农药登记产品较少,共12个单剂,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4种,其中有机磷类农药3种,拟除虫菊酯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各1种。
3 登记主要病害用药分析
我国玉米主要病害包括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茎基腐、玉米纹枯病及玉米(南方)锈病等,其主要登记用药情况如下(表2)。
表2 玉米主要病害登记农药情况
3.1 玉米大斑病
用于防治玉米大斑病且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产品79个,其中单剂50个,混剂29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15种,其中三唑类4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6种,有机硫类、新苯酰替苯胺类(氟吡菌酰胺)、取代苯类(甲基硫菌灵)、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丙森锌)各1种,生物农药有效成分2种。以吡唑醚菌酯作为有效成分登记防治玉米大斑病的农药产品数量最多,达到52个;其次为戊唑醇26个登记产品、氟环唑15个登记产品,基本能够满足玉米大斑病的防控需要。
3.2 玉米茎基腐病
用于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且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产品101个,其中单剂77个,混剂24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24种,其中包括三唑类4种,新烟碱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杂环类、苯并咪唑类、有机硫类各2种,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苯基吡咯类、苯酰胺类、2-氰基丙烯酸酯类、噻唑酰胺类各1种。以(精)甲霜灵作为有效成分登记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农药产品数量最多,达到68个,其次为咯菌腈65个登记产品、嘧菌酯23个登记产品。从农药品种和产品数量上看,基本能够满足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控要求。
3.3 玉米小斑病
登记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农药有16个登记产品,涉及9种有效成分,共5种剂型。有效成分主要为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登记数量最多的有效成分产品为嘧菌酯和戊唑醇,均有5个登记产品。
3.4 玉米纹枯病
用于防治玉米纹枯病的农药品种和产品数量较少,仅有3个登记产品,涉及3种有效成分,分别为噻呋酰胺、噻虫嗪、井冈霉素A。
3.5 玉米(南方)锈病
目前,暂无用于防治玉米锈病的农药品种和产品。但通过检索文献发现,玉米锈病的防治用药包括粉锈宁(三唑酮)、多菌灵、萎锈灵等有效成分。生产上,常用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药进行防治,比如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有效成分药剂,搭配芸苔素内酯协同增效,对于抑制病害的扩散蔓延效果显著,降低病害对植株和产量的危害程度。
4 登记主要杂草用药分析
目前,危害我国玉米的主要杂草有牛繁缕、猪殃殃、碎米芥、播娘蒿、婆婆纳等阔叶杂草,以及看麦娘、牛毛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其中,登记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农药产品如下(表3)。
表3 玉米杂草登记农药
4.1 阔叶杂草
我国用于防治玉米阔叶杂草的农药登记产品314个,其中单剂297个,混剂17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 24 种,其中包括磺酰脲类、酰胺类各4种,苯氧乙酸类、羟基苯腈类、三嗪类、吡啶类除草剂各2种,三嗪类、二硝基苯胺类、苯甲酸类、嗪酮类、三唑并嘧啶磺酰胺类、苯甲酰环己二酮类、稠杂环类各1种,基本可以覆盖阔叶杂草的防治。
4.2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我国用于防治玉米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且在登记有效期内的农药登记产品162个,含单剂151个,混剂11个,共涉及农药有效成分10种,其中酰胺类除草剂(丁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最多,包括4种,其他为三嗪类(莠去津)、二硝基苯胺类(二甲戊灵)、磺酰脲类(烟嘧磺隆)、嗪酮类(嗪草酮)各1种,基本可以满足玉米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控需要。
5 登记产品评析及展望
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玉米用农药的登记数量逐渐增加,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环境友好型产品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研究专用于玉米的农药热度较高。随着农药登记制度的逐渐完善与农药禁限用政策的逐步推行,玉米用农药登记情况也趋向合理,如玉米上高毒农药(克百威)的禁用,生物农药登记比重的逐渐增大、标签有误问题的逐步减少。但通过对登记产品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有几个玉米用农药登记问题仍有待解决。
5.1 登记的农药产品有效成分相似度较高,且以老品种为主
国内许多玉米农药登记品种来自国外企业的创制产品,仿制品较多。尽管我国农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大部分仍在使用老品种,存在重复登记的情况。例如,用于防治玉米螟的辛硫磷,占防治玉米螟药剂登记量的33.68%。大量传统农药的登记可能会逐步增加抗药性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农药滥用或误用等问题。
5.2 制剂登记规格较为混乱
近年来,随着政策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环保型制剂的数量迅速增加,剂型优化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玉米农药的登记规格较为混乱。除草剂中,例如登记数量较多的乙草胺,其单剂剂型包括乳油、微乳剂、微囊悬浮剂和水乳剂4种,有效成分的不同百分含量农药产品有12种;乙草胺与其他有效成分组成混剂,其剂型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更加繁杂,仅有效成分的不同百分含量农药产品就有44种。
5.3 登记产品的用途种类分布不均衡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日益严重,新病虫害不断涌现,一些次要病虫也逐渐成为主要威胁。地下害虫、土传病害、苗期病虫等问题日趋突出,亟需针对性农药进行防治。然而,我国在玉米登记的除草剂产品数量达到2,117个,占玉米全部农药登记产品总数比例超过70%,而杀菌剂和杀虫剂仅占23.69%,植物生长调节剂更少,仅占2.59%。在病虫害防治和提质增产方面,选择余地有限。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给玉米农药市场带来了巨大挑战。例如,用于防治玉米螟的阿维菌素在其他作物上有36个登记,大部分用于生姜,玉米上仅登记了1个产品;又如,防治棉铃虫的农药登记数量多达1,296个,但均未在玉米上登记。对于草地贪夜蛾,尽管大多数登记了生物农药,但防治效果有限。玉米锈病目前尚无登记农药产品,而小斑病作为玉米常发病害,其农药登记种类相对较少,难以满足病害防控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玉米上的生物农药登记种类正在逐步增加。其中,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农药中,绝大多数为生物农药共29个,占防治草地贪夜蛾登记农药总数的67.44%。此外,用于防治玉米螟和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农药登记数量分别为88个和6个,占其登记农药总数的45.60%和50%。可见,在登记政策等的鼓励下,生物农药产品的登记速度较快,显示出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在不断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由于新化学农药登记门槛的提高,许多企业转向研发和登记要求相对宽松的生物农药。
未来,随着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推进,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将成为单产提升的重点。只有优化农药登记结构,才将更好地指导生产实际。除了化学防治手段外,还应综合运用农业、物理和生物等多种防治措施,充分挖掘单产潜力,保障玉米生产、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