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中腹足瓶螺科。1981年被引入我国境内,随后在2003年,福寿螺被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因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繁殖能力极强,可以全年产卵,所以它们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泛滥成灾。2023年1月1日,福寿螺被列于重点管理的名单当中;因为福寿螺食性广、食量大、喜食水稻、吞食秧苗,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同时破坏生态环境。防治福寿螺是治理生态中很重要的一环。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得知,登记用于防治福寿螺的产品共有74个,剂型登记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可湿性粉剂(57个)、颗粒剂(13个)、悬浮剂(3个)、水剂(1个)。
在所有登记产品中,单剂产品为73个、混剂产品为1个。有效成分登记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杀螺胺乙醇胺盐(39个)、杀螺胺(20个)、四聚乙醛(13个)、茶皂素(1个)、甲氨基阿维菌素(1个)、氰氨化钙(1个)。
以上为登记用于防治福寿螺的相关产品信息,近两年没有企业登记该类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