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轻简化栽培技术广泛应用导致杂草群落结构逐渐复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常态化加速杂草种源的扩散和传播,除草剂品种单一化使用造成鸭跖草、反枝苋、稗草、马唐等恶性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我国油料作物和棉花杂草防控面临挑战,严重威胁作物生产安全。为有效防控大豆、花生、棉花田杂草危害,全国农技中心特制定本方案。
1 防控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油料等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除草剂精准使用为目标,针对重点区域、关键环节、恶性杂草,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采取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要手段,重点示范推广“三个一”(一批农业生态控草技术、一批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品种、一批杂草综合治理模式)的控草技术,实现杂草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杂草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2 防控原则
油料作物和棉花田杂草防控应该坚持以下3个基本原则:
坚持综合防控。充分发挥深耕除草、轮作休耕、覆盖除草等农业、物理及生态措施的优势,及时清除田埂、沟渠等处的杂草,降低杂草发生基数,科学推广“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
坚持治早治小。出苗期和幼苗期是杂草防控的关键阶段。根据油料作物和棉花的栽培模式、土壤墒情和除草剂特性,优先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杂草幼苗适期实施茎叶喷雾处理;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田须待杂草出齐后,再茎叶喷施草甘膦(或草铵膦),以保证杂草防除效果。
坚持科学增效。加强除草剂科学安全使用指导,大力推广除草剂科学使用技术,选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品种和增效助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除草剂产品,坚持对靶选药、适时适量施药,严防违规用药,避免药物乱用,减少因药剂使用不当引起的药害事故或飘移现象的发生。
3 防控措施
3.1 大豆田杂草防控方案
大豆田杂草常年发生面积近7,000万亩,根据不同大豆种植区杂草种类及其危害特点,开展分类指导。春大豆种植区重点防控“三禾三阔”(稗草、野黍、狗尾草、鸭跖草、反枝苋、藜),夏大豆种植区重点防控“两禾两阔”(马唐、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等恶性杂草。
3.1.1 非化学控草技术
农业措施。田间沟渠、地边和田埂生长的杂草结实前及时清除,减少杂草种子扩散入田;播前浅旋耕、适时早播,与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轮作,减少伴生杂草发生;适当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增强大豆田间竞争能力,减轻杂草危害。生态措施。覆盖作物秸秆,配合免耕播种机,降低杂草出苗数。
3.1.2 化学控草技术
大豆田杂草防治策略和除草剂品种因地域、播种季节和轮作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春大豆种植区
北方一年一熟春大豆种植区,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播后苗前,选用砜吡草唑(或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或噻吩磺隆、嗪草酮、唑嘧磺草胺、乙氧氟草醚、异噁草松)等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在大豆2~3片三出复叶期,杂草3~6叶期,选用烯草酮、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喹禾糠酯、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稗草、野黍、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氯酯磺草胺、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苋、藜、鸭跖草、刺儿菜等阔叶杂草。茎叶喷雾可添加甲酯化植物油类助剂。
(2)夏大豆种植区
黄淮海、南方大豆种植区,大豆常与小麦、油菜等作物轮作一年两熟,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或“一次杀除”策略。在杂草基数大、整地质量好的大豆田,播后苗前,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异丙甲草胺、砜吡草唑)+丙炔氟草胺(或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嗪草酮)等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封行前,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用精喹禾灵、烯草酮、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灭草松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苋、马齿苋、刺儿菜等阔叶杂草。免耕田、田间秸秆多或整地质量不好的大豆田,采用茎叶喷雾处理“一次杀除”处理,在大豆2~3片三出复叶期,杂草3~6叶期,选用茎叶处理药剂进行防治。
目前反枝苋对灭草松普遍产生了抗药性,田间以反枝苋为优势杂草的地块,应避免使用灭草松。在生物育种品种批准种植区域,选用农业农村部审定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品种,配套使用已经登记的草甘膦(或草铵膦)。在大豆2~3片三出复叶期,待杂草达到出苗高峰期后,在2级风以下的天气,茎叶均匀喷雾防除杂草。
3.2 花生田杂草防控方案
花生田杂草常年发生面积3,800万亩以上,根据不同花生种植区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开展防控技术指导。重点防控马唐、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
3.2.1 非化学控草技术
农业措施。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减少杂草侵入农田。与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减少伴生杂草发生;合理密植、优化肥水管理,促进花生早封垄。物理措施。播种前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清洁和过滤灌溉水源,减少田外杂草种子的输入;采用地膜进行覆盖除草。
3.2.2 化学控草技术
花生田杂草因地域、栽培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1)露地直播花生田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的策略。播后苗前,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异丙草胺、二甲戊灵)+噻吩磺隆(或丙炔氟草胺、乙氧氟草醚、噁草酮、扑草净)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苗后,杂草2~5叶期,选用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精吡氟禾草灵、精噁唑禾草灵、烯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马唐、稗草、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氟磺胺草醚、乙羧氟草醚、灭草松、乳氟禾草灵、乙氧氟草醚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反枝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
(2)地膜覆盖花生田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盖”的策略。花生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药剂选择与露地直播花生田相同,用药量建议按推荐剂量减半或减三分之一使用,药后覆盖地膜,也可选用单面除草剂复合地膜进行杂草防除。
3.3 棉花田杂草防控方案
棉花田杂草常年发生面积2,000万亩左右,根据不同棉区杂草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开展防控技术指导。重点防控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
3.3.1 非化学控草技术
农业措施。清除田边、路旁的杂草,减少杂草侵入棉田;与小麦、玉米等作物轮作倒茬,减少伴生杂草发生。物理措施。播种前翻耕或旋耕整地灭除田间已经出苗的杂草;棉花生长期,结合机械施肥和中耕培土,清除行间杂草;采用地膜进行覆盖除草。生态措施。采取作物秸秆覆盖,降低杂草出苗数。
3.3.2 化学控草技术
棉田杂草因地域、栽培方式的不同,采用的化除策略和除草剂品种有一定差异。
(1)地膜直播棉田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盖”策略。播后苗前,选用二甲戊灵(或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或乙氧氟草醚、扑草净、噁草酮)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药后覆盖地膜,也可选用单面除草剂复合地膜进行杂草防除,西北内陆棉区可使用氟啶草酮进行土壤封闭;棉花出苗后,杂草2~5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选用精吡氟禾草灵、精喹禾灵、精噁唑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禾啶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选用乙氧氟草醚、乙羧氟草醚及其复配制剂定向喷雾防治反枝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
(2)露地直播棉田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一补”策略。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药剂选择同地膜直播棉田;棉花出苗后,杂草2~5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剂选择同地膜直播棉田;现蕾至开花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行间定向补喷草甘膦、乙羧氟草醚等药剂。
(3)移栽棉田
杂草防控采用“一封一杀”策略。移栽棉苗前,选用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氟乐灵、噁草酮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移栽后,根据杂草发生情况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剂选择同地膜直播棉田。
4 注意事项
(1)适时用药。土壤封闭除草要在作物移栽前或播后苗前施药,茎叶处理除草宜在杂草2~5叶期进行。气温较高时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4点以后、晴天无风时用药,阴雨天、大风天禁止用药,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
(2)科学用药。选择除草剂时要考虑上下茬衔接科学施药,当大豆与玉米、甜菜、春油菜、瓜类等作物轮作时,不宜喷施甲氧咪草烟、咪唑乙烟酸、异噁草松等长残留除草剂;当棉花与小麦、玉米等作物在砂壤土、砂土地轮作时,禁用长残留除草剂,以免土壤残留影响后茬敏感作物生长。土壤墒情适宜是保证土壤封闭处理药剂药效发挥的关键,应尽量创造有利条件以发挥除草剂的药效。
(3)轮换用药。要根据田间草相,合理选择对应的除草剂,交替轮换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具有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4)精准施药。选用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建议使用扇形喷头。推荐使用悬挂式、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避免因施药器械“跑、冒、滴、漏”造成药液浪费和局部药害。不推荐使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草甘膦(或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以防造成大面积飘移药害。根据所用施药器械类型合理设置兑水量,确保喷雾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时用水量宜适当加大,每亩用水量30~40公斤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