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植调剂市场规模超90亿元,植调剂发展步入中国时代(最新植物调节剂名称是什么)

时间:2025-03-27 13:04:12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国内时讯

3月22日,第十二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与应用交流会在云南昆明举办。《农资导报》从会上了解到,从2017年到2023年,中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简称“植调剂”)规模从60多亿元增长到90多亿元,8年间增幅超40%,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刚需市场亟待挖掘!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协会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云南云大科技农化有限公司承办,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郑州农达生化制品有限公司、济南一农化工有限公司、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200余人参会交流。

1  量小功高,植调剂作用无可替代

作为现代农业中的主要调控技术,植调剂用量小、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高,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应对逆境挑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可斌在致辞中表示,植调剂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引擎,在云南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云南省是植调剂使用大省,始终注重科学指导,合理应用,不断强化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确保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正确应用,达到生产丰收、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

协会植调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段留生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刚性需求,也是我们农业发展的新的生产力。但是也存在创新不够、产业不强,应用还有待持续性规范等问题,需要协会为平台打造政产学研用产业共同体,凝心聚力,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周普国认为,未来,药、水、肥一体化应用可能成为植物健康管理的一种普遍手段,以植调剂作为核心的“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将作为农业防灾减灾常用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对农作物全方位、立体化的保护,不仅增产提质,而且节本增效,推广应用潜力巨大。他建议,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产品创新;二是加大应用推广力度,做好试验示范;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经验。四是注重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植调剂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性和环保性放在首位,同时要推进绿色植调剂的研发,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云南云大科技农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青表示,当前,全球农业正面临资源约束、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刚性需求,呼唤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农业技术,而芸苔素内酯类植调剂就是现代农业的“隐形芯片”。30余年的坚守、深耕与突破,云大科技不仅是全球芸苔素品类的开创者,更是长效技术的定义者、绿色农业的践行者。依托云南大学科研资源,云大科技联合打造了国家芸苔素内酯类产品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构建了“原药研发-复配创新-智能制剂-精准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首创“长效芸苔素”品类及一系列革命性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作物逆境减损、提质增产提供高效、环保、绿色的中国方案。

2  增长强劲,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国内目前植调剂市场规模有多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植调剂销售额达90.5亿元,且预计将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尚处于导入期,市场的潜力还没有真正被激发释放出来。因其在增产、提质、抗逆等领域的强大作用,有着强劲的发展前景。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药械处副处长张帅在报告中指出,植调剂不仅有增产,还有提质的效果,在“十五·五”期间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植调剂在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周期,都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 为农作物调节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由于施药时期不准、施药剂量不合理等原因均会造成效果差、药害的风险,科学用药指导很关键。

据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药效审评处袁善奎处长介绍,我国植调剂原药登记245个,制剂登记2,109个,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产品绝大部分为低毒或微毒产品,中等毒品种仅有4种,分别是甲哌鎓、矮壮素、烯效唑和单氰胺。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以可溶液剂为主,其他数量较多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可溶粉剂、悬浮剂、乳油等。在登记要求上,目前三十烷醇、赤霉酸、烯腺嘌呤、苄氨基嘌呤、羟烯腺嘌呤和S-诱抗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可豁免残留试验,原则上不同意植物生长调节剂颗粒剂产品登记。

协会植调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段留生表示,植调剂拥有精准调控、效应独特、抗逆稳产、使用便捷、产投比高、亲和性高、环境友好等独特优势,存在六大刚性需求:一是增产增密防止倒伏,尤其是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高产区、高产田;二是玉米大豆条带复合种植系统一体化调控;三是保障全程机械化的调控技术;四是替代免整枝打顶、果菜疏花疏果、果树免套袋技术等人工操作的调控技术;五是果蔬保鲜/催熟、切花生产和保鲜剂,减少禾谷类作物穗发芽等后期损失;六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抗逆减灾、资源高效利用、增碳减排、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

基于过去30多年的研究经验,云南大学药学院李良教授指出,长效型芸苔素内酯化学结构稳定,总的生物活性较高,具有比普通芸苔素内酯更长的生物活性,持效期长,容易与作物窗口期重叠。从未来发展来看,芸苔素内酯根部冲施的市场将较大提升,芸苔素内酯药肥、缓释型(长效)产品将得到开发及应用,研发具有良好水溶性特征的新一代芸苔素内酯将成为新的热点。

山东农业大学刘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张明才教授、北京农学院副院长赵汗青、郑州大学张一折教授、杭州瑞欧科技有限公司资深法规技术工程师张校铭出席大会并做分享。

3  创新引领,植调剂发展步入中国时代!

中国农药信息网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我国植调剂生产企业有462家,登记产品1,470个。作为农药领域的黄金赛道,随着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愈发内卷,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植调剂市场,登记数量快速增加,创新产品不断。

中国农业大学谭伟明教授对茉莉酸甲酯、氨基环丙烷羧酸、脂质几丁寡糖、L-谷氨酸、Y-氨基丁酸、环嗪酮等国际上登记的植调剂新品种进行分析,并对谷维菌素、冠菌素、褐藻胶寡糖、氨甲己酸、二氯苯甲酰氨基环丙酸、二氢赤霉素、甲基咔啉酸、长效复合甾醇等国产调节剂新品种产业化进展进行介绍。

云大科技副总经理姜志国对云大32年来芸苔素内酯的技术成果进行介绍,并指出,长效芸苔素产品,必将开创新时代!

新瑞丰产品经理周燕芝表示,新瑞丰再生稻丰产技术方案瑞益收,可有效提升再生季萌芽率,促进植株健壮,抽穗整齐,提升产量和品质。

       济南一农技术部部长李运恒介绍了公司围绕小麦产量形成关键时期构建的冬壮、春稳、中防、夏保等小麦全程化控方案。

       新朝阳黄瑾博士分享了天然芸苔素甾醇的刚需化实践以及新型植调剂冠菌素的全球化推广经验。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创制产品的问世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植调剂市场未来的发展必将进入中国时代!

杀虫剂价格指数继续上扬,百余种原药行情最新发布(杀虫剂大概多少钱一瓶)

江山股份、纽发姆发布严正声明(江山股份官网)

国内时讯本月排行

国内时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