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夜蛾的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化学农药存在长期滥用的情况导致草地贪夜蛾产生抗药基因,已经具有较高的抗药性,防控效果明显减弱。生物防治具有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的特点,成为优先的防控措施。其中,微生物天然产物具有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类药性″高等优势,已成为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新热点。
本研究从一株烟草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1022LEF中分离、鉴定了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发明专利CN118772079A)的新型苯并噻唑衍生物(命名为HBT),并发现其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显著的杀虫活性。与常用的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相比,HBT在相同浓度下表现出了更优的杀虫效果。
为了深入探讨HBT的杀虫作用机制,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整合了HBT处理组和对照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发现其杀虫机制可能涉及多个生物过程,包括影响幼虫的DNA复制、自噬作用以及干扰其激素生物合成等。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HBT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机制,还为后续开发以HBT为先导化合物的生物农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4c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