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2025年全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工作,有力控制其扩散与危害,4月28日,由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主办,淮安市植保植检站、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种子处理技术交流活动在淮安召开。江苏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杨荣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魏利辉及来自徐州、宿迁等多个市县植保站的专家、农资经销商共同交流讨论江苏省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控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方向,为有效提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科学防控水平,切实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献策献力。
与会专家、农资经销商在淮阴区刘老庄镇现场观摩了使用“碧生”20%噻唑锌悬浮剂进行水稻浸种、拌种的操作。浙江新农水稻作物经理徐仲奎介绍,推荐农户使用“碧生”200倍液浸种,20克拌1公斤干种子,可与“亮盾”等大多数种衣剂混配使用,可提高秧苗抗病能力,为丰收打好基础。
室内会议上,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的专家,分别做了专题报告。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泗阳县植保植检站的专家分享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试验示范,试验结果显示,两次用药情况下,浙江新农公司的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防效达76.47%,增产率为11.2%,建议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区域,可使用其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碧生”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病较重区域表现明显,防效稳定在70%以上。
细菌性条斑病具有爆发性强、难防治、危害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的可达50%~60%,发病越早损失越大。
浙江新农水稻作物经理徐仲奎推荐农户使用“碧生”常态化方案,从苗期开始,通过浸种、拌种或是移栽前3天亩用“碧生”1,000克进行苗床喷淋,可降低菌源,推迟发病,健壮秧苗;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亩用“碧生”120克与其他防治药剂配进去使用,内吸持久保护,可使水稻叶色浓绿,灌浆充足,籽粒饱满。徐仲奎介绍,通过连续3年在4省,与30多家植保站联合试验示范,在1,500万亩次水稻上的应用,综合数据发现,“碧生”常态化方案对细菌性条斑病的平均防效在79%,产量较常规平均增产8%。
2024年公司又推出了一款独特的铲除型杀细菌剂产品纳米“碧锐”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纳米“碧锐”粒径比普通悬浮剂低10倍,叶面分布更均匀;药液叶面沉积率提升40%以上,利用率大幅提升;吸收传导快2~3倍,吸收量多3倍以上,因此具有更强杀菌功能,确保能在各个阶段强力铲除侵染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