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剂型,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30%吡唑醚菌酯使用倍数)

时间:2024-12-12 14:01:08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农资百科>>农药百科

吡唑醚菌酯是目前备受农资行业关注的一款优质剂,但是再好的药,如果不会用,那就是浪费!那么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剂型?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如何区别?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剂型

吡唑醚菌酯的主要剂型有:乳油、悬乳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吡唑醚菌酯还可以制成液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和膏剂等剂型。

吡唑醚菌酯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

总体来说,各有各的不同。

(1)粉剂

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会飘散,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粉剂的问题。

(2)乳油

原来是用的甲苯、二甲苯,但是国家现在不提倡登记乳油,就开始用微乳剂、水乳剂,或者是用植物油代替,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剂型,但是,有些产品必须得做成乳油。

(3)悬浮剂

悬浮剂就比较先进了,悬浮剂工艺比较严格,加工的成本也很高,但是状态不太稳定,长时间放置可能会出现分层。

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有啥关系

醚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称为剂中的三兄弟,它们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物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剂是以天然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为先导化合物开发的一类新型剂。

在农业应用上表现有许多共同特点:

(1)独特的作用机理。

它们都是病原的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对于已对甾醇抑制剂(如三唑类)、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2)广谱。

对几乎所有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如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具有很好的活性,对疫病的防治更显重要。

(3)具有保护和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

(4)具有高度选择性

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区别:

(1)嘧菌酯

谱很广,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中的大部分病原菌有效。

(2)醚菌酯

谱不如嘧菌酯广,但对白粉病等。

(3)吡唑醚菌酯

相对抑菌活性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这三个化合物都具有保护、、铲除的作用。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

以上就是农资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剂型,吡唑醚菌酯乳油、悬浮剂、粉剂哪个好,想了解更多吡唑醚菌酯相关知识,可以关注:大农化网

吡唑醚菌酯有哪些优点 吡唑醚菌酯复配什么好(吡唑醚菌酯与什么搭配最好)

吡唑醚菌酯治什么病 吡唑醚菌酯作用是什么(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农药百科本月排行

农药百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