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草莓青枯病有哪些症状?草莓青枯病怎么防治?(草莓青枯病的发病原因)

时间:2025-02-05 16:20:45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水果种植技术

草莓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的一种,对维管束组织危害严重,草莓的根茎和匍匐茎生长不良,造成植株萎蔫,甚至整株枯死。那么草莓青枯病如何预防和防治呢?来看一看吧。

一、草莓青枯病症状

草莓青枯病主要为害草莓的根茎和匍匐茎。初发病时,草莓植株下位叶1~2片凋萎脱落,叶柄变为紫红色,植株发育不良。随着病情加重,部分叶片突然失水,下垂似烫坏状,呈绿色萎蔫,烈日下更为严重,夜间或雨天可恢复。反复数天后整株枯死,而叶片仍保持绿色。将病株根茎部横切,导管变成褐色,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液。严重时根部变色腐烂。

二、草莓青枯病发病规律

草莓青枯病由细菌青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 . F . Smith 侵染所致。病菌属土壤习居菌,腐生能力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也可在草莓等寄主植株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通过土壤、下雨和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病菌常从根系伤口侵入,在植株维管束中定植繁殖,沿维管束向上、下蔓延扩散为害,产生毒素物质和侵填体,使导管堵塞并变褐腐烂,影响水分和养分向上传导,引起植株上部萎蔫。病菌具潜伏侵染特性,从伤口侵入时,潜伏期有的可长达10个月以上。病原细菌寄主范围广,还可感染番茄、马铃薯、大豆等30多科100多种植物,以茄科作物更易感病。

三、草莓青枯病发病原因

1、栽培管理:草莓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病菌易积累和长期存活,且植株活力差抗性弱,发病较重。前茬为番茄、辣椒、茄子和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田块易发病。大水漫灌、串灌,带病草莓苗的异地转运等会加速病害的扩散传播。

2、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草莓青枯病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病菌发育温度范围10~40℃,适宜温度30~37℃。在温度为35℃, pH 值为6.6的微酸土壤环境中易发病。浙江及长江中下游的发病盛期在6-8月的苗圃期和9月中下旬草莓定植初期,常与炭疽病混合发生。连续阴雨或大雨后转晴,高温转阵雨或抗旱浇水,表层土壤高温高湿时,容易导致青枯病严重发生。

四、草莓青枯病预防措施

1、合理轮作:实行水旱轮作,避免在连作地育苗,切忌与茄科作物轮作。在重病区与葱蒜类或水稻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应该是实行3年水旱轮作,降低土壤中的菌源基数。

2、提倡营养钵或基质育苗,减少根系创伤;高畦深沟,适时排灌,防止积水,防止土壤过干过湿;合理密植,及时摘除病叶老叶,增强通风透光条件;加强肥水管理,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调节土壤 pH 值。多施腐熟有机肥,避免偏施化学氮肥,少量多次施肥,勤浇水,保持温湿度适中,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五、草莓青枯病防治药剂

草莓定植前用棉隆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或于盛夏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杀死病菌。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同时用生石灰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发病初期开始喷洒或灌1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草莓青枯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和防治药剂。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精彩内容,请关注1988.TV!

草莓青枯病怎么办?草莓青枯病有效防治措施(草莓青枯病危害症状是什么)

草莓革腐病的症状及防治(草莓根腐病害防治)

水果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水果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