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大豆霜霉病如何识别?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大豆霜霉病的防治方法)

时间:2024-12-13 14:17:01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种植技术>>大田种植技术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均有发生,东北、华北及大豆生育期气候冷凉地区发生较多,尤以黑龙江、吉林更为严重。一般发病率10%~30%,减产6%~15%,种子被害率10%左右,严重的可以达到26%以上,大豆含油量降低2.7%~7.5%。那么大豆霜霉病如何识别?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是什么?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大豆霜霉病症状及危害

1、大豆幼苗受害症状:大豆幼苗发病,从一对真叶基部现褪绿斑块,沿主脉、侧脉扩展,呈现淡黄色的大斑块。当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状物。病叶转黄变褐而干枯,造成植株萎缩矮化,叶片凋萎早落,重者早期死亡。

2、大豆叶片受害症状:大豆成株期叶片发病,密生圆形或不正规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后渐变成褐色,周围呈深褐色,大小为2~3毫米,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病健交界明显。叶背的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色或淡紫色。病斑可愈合成较大的斑点,引起叶片早期大量脱落。

3、大豆豆荚受害症状:外部症状不明显,但剥开豆荚,病粒表面粘附有大量灰白色的菌丝层。

二、大豆霜霉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大豆霜霉病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种子上或病叶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寄主胚轴侵入,进入生长点,向全株蔓延成为系统侵染病害。随后病组织上产生大量孢子囊,由风雨、气流传播。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后从气孔侵入寄主,在细胞间隙蔓延,再形成孢囊梗和孢子囊,如此进行多次再侵染。结荚后,病株内的菌丝通过茎和果柄的髓部侵入荚内,引起豆粒发病,并在豆粒上形成菌丝和卵孢子。

1、大豆霜霉病在高于30℃或低于10℃时不发病,不能形成孢子。卵孢子形成适温15~20℃。孢子囊形成的适温是10~25℃。

2、温度20~22℃和高湿利于病害发展。低温、多雨或阴天、露大发病多且重。

3、大豆种子带菌率高不仅苗期病重,也为成株期发病提供大量菌源,引起严重发病。大豆田连作,土温低、土壤湿度大,发病重。

三、大豆霜霉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大豆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

2、大豆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水分,在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深翻土壤,减少病菌源。

3、大豆种子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用种子重量0.3%的70%敌克松、0.3%的80%乙膦铝或0.3%的35%瑞毒霉拌种。

4、在大豆霜霉病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治,药剂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每隔10天喷一次,需连续喷施3~4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大豆霜霉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精彩内容,请专注1988.TV!

大豆需肥高峰期根外用肥益处多(大豆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大豆霜霉病的传播规律是什么?如何防治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的发病规律)

大田种植技术本月排行

大田种植技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