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化 — 您身边的农业专家!

勇护®(27%戊唑醇·噻霉酮)登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

时间:2025-02-24 09:04:58编辑:147小编来源:undefined当前位置:首页>>国内时讯

       近年来,受秸秆还田和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影响,小麦生产面临严峻挑战,次要病害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其中,小麦茎基腐病成为小麦种植管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病害。

小麦茎基腐病首次于1951年在澳大利亚被报道,至今已波及全球超过40个国家,尤以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发生最为严重。在中国,该病害于2011年在河南焦作沁阳首次发现,并于次年正式公布,2022年被中国科协列为十大产业技术难题之一。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引起,通过土壤传播,主要侵染小麦茎基部,导致茎基部叶鞘和茎秆褐化腐烂,严重时根部发黄腐烂,灌浆期湿度大时茎基部节间出现粉红色或灰白色霉层,茎秆易折断,形成白穗,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我国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中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中东部等小麦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发病面积与程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研数据显示,发病田块平均减产5%~10%,严重地块减产20%~50%,甚至造成绝产。据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25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5亿亩次,其中小麦茎基腐病预计发生面积5,000万亩。

小麦茎基腐病危害如此严重,当前登记防治药剂却相对匮乏,仅7种药剂获得登记,其中,种子包衣产品5款,叶面喷雾产品2款,药剂研发与登记速度明显滞后于病害发展速度,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防治难题,河南农业大学李洪连教授团队通过多年实践,提出小麦茎基腐病“种翻拌喷”四法结合防控技术。种,种植抗性较好的丰产小麦品种并结合推迟播种;翻,播前进行25厘米以上的土壤深翻;拌,种子采用高效杀菌剂进行包衣或拌种;喷,返青拔节期采用杀菌剂喷施小麦茎基腐病,过程中加大用水量。该技术方案入选2024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通过科研单位和高校连续3年开展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药效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拌生源®(4%咯菌腈·噻霉酮)种子包衣结合勇护®(27%戊唑醇·噻霉酮)返青期叶喷,对小麦茎基腐病防效85%以上。小麦茎基腐病防控尽管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精准识别病害和关键时间选对药剂、及时用药仍是防治的关键。

       西大华特研发的专利产品勇护®登记小麦茎基腐病,其效果得到验证,同时对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也表现出色。

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加强病害监测、提高防治意识、选用高效药剂与科学防控技术至关重要。西大华特将继续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优化防控方案,通过种子包衣、生物防控、“一喷三防”方案为小麦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

创制除草剂噁唑磺草酮获ISO通用名(恶唑酰草胺除什么草)

国光股份子公司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国光股份百度百科)

国内时讯本月排行

国内时讯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