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植保体系小麦病虫害防控能力,筑牢小麦病害全程防控基础,做好春季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全国农技中心于3月3日在湖北荆州举办小麦病害免疫诱抗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组织观摩了松滋市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现场,听取了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专家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等重大病虫防控技术讲授,交流了各小麦主产区当前病虫发生及防控工作进展,部署了2025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
培训班指出,今年全国小麦重大病虫害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见病早、基数高、危害重,气象条件十分有利于病虫发生流行,小麦病虫防控形势严峻。
培训班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紧盯关键时期,认真落实“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要求,突出抓好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夯实小麦丰收基础。一是监测要到位。切实按照《病虫害防治条例》要求做好春季小麦病虫害监测调查,借助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依托种植大户、科研院校专家,广泛收集病虫情,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二是技术指导要到位。各地要结合当地病虫发生及抗药性等情况,细化防控技术方案,在关键时期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一线开展防控技术指导,要加强植物免疫诱抗、生物防治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防控效果。三是防控组织要到位。植保机构要发挥好政府部门的技术参谋作用,强化组织发动,强化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监管服务和防控效果评估,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四是保障措施要到位。要及早谋划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做好防控物资储备,确保不误农时。推动产、学、研、企协作,强化病虫防控技术创新,实现防病虫、提单产、促品质有机统一,全力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荆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卢艳丽、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李宗友、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负责同志出席并致辞,农业农村部巡视组组长王福祥作总结讲话。湖北、河北、安徽等12个小麦主产省份省级植保机构负责人、防治科长及重点市县植保机构负责人、有关专家共计100余人参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