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腐病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可危害植株各部位,表现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穗颈枯死等症状。苗期发病,小麦芽鞘和根部变褐色甚至腐烂。发病轻的植株生长细弱,不久枯死;发病严重的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分蘖期病株根颈部出现褐色病斑,叶鞘也变褐腐烂,无效分蘖增多、丛生,严重时幼苗枯死。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春季气温不稳定,返青期遇寒流,麦苗受冻后抗病能力下降,易诱发根腐病,造成大量死苗。
小麦根腐病较难治疗,应以预防为主,播前用药拌种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措施,适用药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先正达公司的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登记用于小麦防治根腐病,每100公斤麦种推荐用制剂150~200毫升进行种子包衣。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4%咯菌·噻霉酮悬浮种衣剂,含噻霉酮2.3%、咯菌腈1.7%,登记用于小麦防治根腐病,每100公斤麦种推荐用制剂125~175克进行种子包衣。
田间发现小麦根腐病病株后,应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丙环唑、烯唑醇等药喷雾防治,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先正达公司的250克/升丙环唑乳油,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根腐病,每亩推荐用制剂33毫升。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25%丙环唑乳油,登记用于小麦喷雾防治根腐病,每亩推荐用制剂33.2~66克。生产上也可以结合防治纹枯病,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选用丙环唑、烯唑醇等药预防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