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穗和荆芥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它们都来源于荆芥属植物,但在植物部位、形态特征、功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功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这两种药材。

一、荆芥穗与荆芥的区别
1. 植物部位不同
荆芥穗是指荆芥的干燥成熟果穗,而荆芥则是指荆芥的全草。荆芥穗主要来源于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果穗,而荆芥则来源于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的全草。
2. 形态特征不同
荆芥穗呈长圆柱形,长2-6cm,直径.5-1.5cm。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纵棱线。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 有白色髓。气芳香,味微苦。
荆芥呈不规则的段状,茎呈方柱形,上部有分枝,长30-50cm,直径.2-.4cm;表面淡黄绿色或淡紫红色,被短柔毛;体轻,质脆,断面类白色。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片3-5深裂,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穗状轮伞花序顶生,直径约8mm,宿萼钟形,先端5齿裂;花冠多脱落,棕黄色。小坚果棕黑色。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3. 采收加工不同
荆芥穗一般在夏、秋季果穗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而荆芥则在夏、秋季花盛开至花序破色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二、荆芥穗与荆芥的功效
1. 荆芥穗的功效
荆芥穗性辛、微苦,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痛,麻疹,风疹,咳嗽,喉痹等病症。
(1)解表散风
荆芥穗具有解表散风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常与薄荷、防风、白芷等药材配伍使用,如荆防败毒散。
(2)透疹
荆芥穗具有透疹的作用,适用于麻疹、风疹等皮肤病。常与薄荷、牛蒡子、蝉蜕等药材配伍使用,如荆防败毒散。
(3)清热解毒
荆芥穗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病症。常与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材配伍使用,如银翘散。
2. 荆芥的功效
荆芥性辛,微苦,温。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咽痛,麻疹,风疹,咳嗽,喉痹等病症。
(1)解表散风
荆芥具有解表散风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常与薄荷、防风、白芷等药材配伍使用,如荆防败毒散。
(2)透疹
荆芥具有透疹的作用,适用于麻疹、风疹等皮肤病。常与薄荷、牛蒡子、蝉蜕等药材配伍使用,如荆防败毒散。
(3)清热解毒
荆芥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病症。常与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材配伍使用,如银翘散。
(4)疏肝解郁
荆芥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 ** 胀痛等症状。常与柴胡、郁金、香附等药材配伍使用,如柴胡疏肝散。
(5)活血化瘀
荆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症。常与红花、桃仁、川芎等药材配伍使用,如血府逐瘀汤。
三、荆芥穗与荆芥的用法用量
1. 荆芥穗的用法用量
荆芥穗的常用剂量为3-1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2. 荆芥的用法用量
荆芥的常用剂量为5-10g,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四、荆芥穗与荆芥的注意事项
1. 荆芥穗和荆芥性温,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慎用。
2. 荆芥穗和荆芥不宜与藜芦同用。
3. 孕妇及月经期妇女慎用。
4. 服用荆芥穗和荆芥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荆芥穗和荆芥虽然来源于同一种植物,但在植物部位、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都具有解表散风、透疹、清热解毒等功效,但荆芥还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等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荆芥穗或荆芥,并注意用法用量和禁忌,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